青春加油站

总书记“四个比喻”中的人生道理
发布人:王梦怡     文章来源:共青团中央     发布日期:2022年08月30日 08:20

青年朋友们,从小到大,估计大家都是听着各种各样道理长大的——爸妈的叮咛,老师的教导,职场前辈的传授……内容很丰富,都是为了我们好,但我们到底记住了多少呢?

今天,想给大家介绍一篇讲授重要人生道理的文章。同样是讲道理,但这篇文章所讲的内容保证你记得住、记得牢。

2013年,在欧美同学会成立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其中,对广大留学人员提出了四点殷切希望,并在其中妙用四个比喻,生动阐明了深刻人生道理。对青年如何健康成长具有普遍意义,不仅是讲给留学青年的,也是讲给所有新时代中国青年的。

——比喻1:果与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大家坚守爱国主义精神”。总书记勉励大家,“自觉使个人成功的果实结在爱国主义这棵常青树上”。青年人都渴望成功。但是“成功之果”不是凭空从天而降的,而是要实实在在长出来。从哪里长?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明确答案——从“爱国主义”这棵“常青树”上长。“常青树”这一比喻,包含着两层含义——第一,这棵树能结果。青年人如果狭隘地追求所谓“成功”,往往会事与愿违。就如施一公教授在最近一次很火的演讲中所说:“如果你们(中国的年轻人)毕业后,仅仅为自己的柴米油盐担心,仅仅关注自己的房子、车子,那是很不应该的。”只有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努力志向,奋斗才有大收获,人生才有真成果。第二,这棵树常结果。中国上百年近代史反复证明,尽管时代环境不同,但一代代青年只要将“小我”融入“大我”,都能成就人生——从“两弹元勋”感慨新中国的发展与强大为自己搭建了报国的“大舞台”,“留在国外哪有这个机会?”到如今每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大多来自国计民生关键领域——爱国主义这棵“常青树”始终在源源不断结出硕果。

——比喻2:圆与半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大家矢志刻苦学习”。总书记形象地说:“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一个圆,学习是半径,半径越大,拥有的世界就越广阔。”细品总书记的要求,“这个半径”不仅是书本学习(读“有字之书”),还有实践学习(读“无字之书”);“这个圆”不仅要画在知识领域之中,还要画在火热的社会生活之中。同时,人的一生不是只画出一个“圆”,就画地为牢、故步自封了,而是要不断延展“半径”,不断画出更大更广阔的“圆”——“已经完成学业的留学人员也要拓展眼界和视野,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努力成为堪当大任、能做大事的优秀人才。”

——比喻3:大地与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大家奋力创新创造”。总书记强调,“关键是要脚踏着祖国大地,胸怀着人民期盼,……真正使创新创造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很多年轻朋友都曾在科幻小说中看到过一些所谓的“天才怪人”,其创新天马行空、脑洞大开。但这终归是科幻小说。现实生活中的创新,关键是要如总书记所讲的,找准两个结合点——专业优势和社会发展的结合点,先进知识和我国实际的结合点,用这“两把铲子”挖出“树坑”,在祖国大地上埋下创新的“种子”,长成创新的“大树”。据《中国独角兽报告2022》披露,我国“独角兽企业”主要集中在新媒体、金融科技、电子商务、新汽车等四个领域——大家看看,这些领域哪个不是和当代中国社会巨大的应用场景密切相关?这就是创新要“脚踏着祖国大地”的最好注脚。      

——比喻4:青年与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大家积极促进对外交流”。总书记以桥作喻,期望广大留学青年要“加强内引外联、牵线搭桥,当好促进中外友好交流的民间大使”。这一要求,不仅面向留学青年,也是面向所有中国青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在京召开的世界青年发展论坛致贺信,指出“青年代表希望,青年创造明天。中国始终把青年看作推动社会发展的有生力量,鼓励青年在参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中展现青春活力。”新时代中国青年,应当既有家国情怀,也有人类关怀,应当积极学习借鉴各国有益经验和文明成果,始终走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列。在世界青年发展论坛上,中国青年与来自世界各国的青年代表一道,以“促进青年发展、塑造共同未来”为主题进行深入探讨交流,面向全世界发出《青年优先发展国际倡议》,启动全球青年发展行动计划相关筹备工作,用“心”搭建各国青年交流互融的畅通桥梁。新时代中国青年用行动向世人证明,只要各国青年同心同向、携手共进,世界发展、人类进步的前景必将更加光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重要讲话中的4个妙喻,既生动又深刻,是新时代中国青年更好成长的“金律”。让我们牢记总书记关于爱国、学习、创新、交流的嘱托,努力奋斗奋进,不断追梦圆梦吧。

上一条: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有的样子

下一条:习近平2022年4月2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

关闭